公告

附件FYI 李梅君的另一篇文章(英文) Checking Facts by a Bot

附件FYI 李梅君的另一篇文章(英文) Checking Facts by a Bot

de 蔡如音 etsai -
Numero de respuestas: 0

大家好~

補充一點個人觀察,(大眾)傳播領域對於科技的態度,特別是台灣的傳播學術領域,我認為比較偏實證及控制取向之研究目的,也導致問題意識很少從批判視野出發(例如關懷社會不平等,批判科技與資本的關係)。開題方面,的確可以很開放跟多元,但也容易被視為理論貢獻較低。承接媒介研究、文化研究等訓練的傳播學者,如果沒有持續在方法上發聲與反思(上一次針對網路民族誌的台灣中文學術論述是近20年前唐士哲老師寫的期刊論文),也難突破此困境。較為年輕世代的傳播學者,如果受到更多的批判及STS領域洗禮,就有可能發展更跨領域的知識社群。

附件這一篇是李梅君的博士論文改寫的期刊論文,Cofacts 人機闢謠與事實查核的研究,而且裡面有一處定位希望可以貢獻於"後真相台灣的民族誌" (p.656)﹑我認為這個題目完全是個傳播學生也可能做的題目,但是很可能因為主流傳播學術訓練不會採取數位民族誌。

就給各位參考,這篇比較難在網路上直接載。

周末愉快~

eva